我是山城之子,从没有离开山的怀抱。我向往惊涛拍岸的大海,追求广阔无垠的草原,羡慕繁华似锦的大都市。但这都不能掩盖我对大山的感情,这里有苍翠的群峰,有拥抱山城的太子河,有山间欢快跳跃的叮咚泉水,还有我深爱的“故乡的星空”,从此我也隐“故乡的星空”中闪耀!

〖原创〗六·一记行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六·一是孩子的节日,做为父母,即使客观原因不允许,也要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。原本没有出行的计划,可我受不了孩子那可怜巴巴的眼神,便勉为其难,硬着头皮一行了。

6月1日上午九点,我带孩子来到旅行社,不料所有旅游线路均已发出。不得已,按照儿子的选择,打“的”到东风湖;却又因东风湖大修关闭,只得又选择四年前曾经去过的后湖,因而谓之为“再记后湖”。

 

〖一〗

 

可能是去得晚了些,也可能是“东风湖”大修关闭的原因,更多的游人把溪湖公园这巴掌大的地方塞得满满的。虽然孩子开始并不愿意,可看到人工湖区有船,便全然忘记了来时的悻悻,投入到了游玩之中……

孩子毕竟大了些,和他沟通起来也不似四年前那样艰辛。最主要孩子终于放下了急躁的心理,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,按照我计划的顺序开始游玩了。

同上次一样,这一次我们仍然从慈航寺开始游起。

一如四年前的慈航寺,这里变化不多,除了人多了些,香火旺了些,唯一值得记忆的便是缺失了四年前的肃穆。

在三大主体建筑中,真正能体现出人文内涵的只有偏寺。严格来看,这里才是真正的慈航寺。偏寺内所有的建筑和设施都是历史的遗迹,颇为值得一观;更主要的,真正的“本溪湖”(杯犀湖)是被这座偏寺环抱的。这世界上最小的、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湖就在山崖下的洞中,而偏寺就是依崖而建,就如同给这小湖穿上了一件古朴的外衣。在这小小的百多平方米的偏寺内,竟设有天王殿、观音殿、龙王殿、地藏殿、钟楼、鼓楼和洞湖区,袖珍的程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。

我和孩子顺着天王殿右侧的墙门进入偏寺内,由于寺园狭小,不够摄影的距离,因为无法摄到寺园的全貌。

我仔细浏览这让我倾心的人文精粹,便显示出了自己知识的匮乏。毕竟佛学是很深奥的,人在这些古典的建筑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。更确切的说,即使投入更多的精力,也无法窥视这里真正的内涵。

儿子显然对这些没有更多的兴趣,直接跑到洞湖区去感受自然景观带给他的真正快乐。

一进入洞湖区便寒气袭人。虽然今天的气温很高,在太阳下便感觉到燥热,却无法影响到这里的一丝一毫,甚至我还感觉到了那鲜明的寒热分界线。进一步则入冰窖,退一步则沐日浴。

洞湖区的右侧,越过“溪湖至水”的石碑,便到了引水区。近二万吨的地下湖水从这里被引入外面的人工湖区。所以,外面人工湖区用的是溪湖的水,把那里称为溪湖也并非错误。

我和儿子出了偏寺便到了慈航寺主体建筑中最雄伟的部分——大雄宝殿。

相当意外的是,这里竟没什么人来光顾,除了三两个烧香的生意人之外,根本看不到有人靠近这里。也难怪,在真正的本地人心里,这里并不算是慈航寺。就如同外地人不经过一代人的努力,无法让本地人接受一样。

说句实在话,大雄宝殿确实说得上气势恢弘,甚至已经让真正的慈航寺沦为偏寺的地步。可缺少了历史的尘封,它真的能代替慈航寺吗……

僧舍和上次来时相比没什么变化,里面依旧是那十个僧人,只是已经不像上次那样供游人随意出入了。我尝试着和其中一个僧人攀谈两句,显然我这俗人是无法得到认同的,基本上无所收获,幸而我对这里了解得够多。

 

〖二〗

 

为了锻炼孩子的耐性和沉稳,出了慈航寺,我并没有应孩子所求去湖上泛舟;而是选择沿寺后的石阶登山远眺。

这时正是山花浪漫的时节。一阵微风吹荡和摇曳着湖边与山上的柳树,顿时如飘雪般的飞絮漫天飞扬,接着又飘落到湖里与山间的小路上。

我和儿子顺着石阶攀登。儿子显然不满足这样的漫步,径直奔跑起来,瞬间便把我远远的抛开。看来时间过得很快,儿子也全然不是四年前和我的牵手模样。这时的槐花已然绽放,泌人心脾的幽香迷漫在山间。

山上的游人远没有公园内的游人多,大约是觉得山上没什么可取之处罢。

在山上的亭子里聚集了一些人,或饮水,或吃食。期间一些如儿子般大小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完全不理大人们的斥责,漫山飞跑。捉蝶的,摇树的,嬉闹的,相互结识吹嘘的。我是很喜欢这自然色泽的,便满山的浏览。远处的绿丛掩盖着山脊,望不到山有多高。近处的山花掩映着小路,看不到路上的行人。一树树野花像比赛般的竞相开放。只是奇怪的是,这满山的花全是白色的。除了槐花我还认得,其他的全显得陌生。这不是人工所为,完全是自然的选择。看来我离开自然太久了……

出于安全的考虑,我并没有沿前面险峻的小路下山,而是回身顺原路折返。绕出了寺院,我和儿子顺湖边漫步。这时我对儿子的反映还是比较吃惊的,原来他也是可以和我一样漫步的,脸上完全读不到一丝一毫的倦怠与躁动。我略微感到些许的失落和害怕,孩子的成长既喜人而又残酷。终于有一天儿子会离开我而去,他最终要走自己的路。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,临时突然有出这种觉悟,依然摆脱不了那种失落的情愫。唉!其实我的儿子还小那……

湖边的路上成团成团的柳絮在地上翻滚着,有的飘进了树丛,有的飞落在了湖里。时而有一种错觉,这不会是冬天飘雪罢,如果不是想到自己还穿着短裤和短衣,肯定会俯身团雪,然后奋力一掷。可谓“青山碧湖掩红墙,古寺洞天崖下藏,微风轻荡落飞絮,一树槐花满园香。”

 

〖三〗

 

碧湖泛舟肯定是不能少的,不然孩子会留下遗憾。可毕竟湖太小,船太少,而游人又太多,仅排队候船便会累杀人。看到别人都是夫妻二人带着孩子出游,一人排队等候,一人陪孩子嬉笑。我颇觉为难。排队候船没什么,就怕孩子没有耐性,或玩闹涉险。幸好周围孩子不少,儿子沟通能力比我强上许多。用不了多久,他便已经交上一大帮的朋友了。

人工湖区分成两部分,为一座两孔拱桥隔开。大湖区设有一湖心小亭,由栈桥连接,大部分候船的孩子都在那里嬉闹。小湖区在拱桥的另一面,除了闲坐的老人外基本没什么人;游船到那里需要穿越低矮的桥洞才行,没有一定的操控技术是难以实现的。

这座人工湖说得上小巧美丽,除去了满湖的游船,以建筑风格来看,别具特色。其实不坐船的情况下,只要湖边绕行,穿越拱桥,湖心亭驻足,全湖也基本上算是游到了。当然,这是表面上的,湖中泛舟的那种惬意绝对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。

由于今年雨水多了些,湖水也多,湖便显得深了。原本是有湖上自行车的,出于安全的考虑,便停运了。当然,即使不停运,我也断然不会让孩子处于危险之中。我只和儿子两人,便只能选择二人小船。我手里拿着东西,便不能选择手浆,只能耐心的等候脚踏船。其实工作人员已经很努力了,时不时的提醒游船时间到了。或许是湖水太吸引游客,没有游客会乖乖的听话,把船快速的划过来。我们便也只好耐心的守候。我时而回望一下排得长长的队伍,心里还是很坦然的,毕竟我的煎熬就要结束了。

终于轮到我们上船了,我便带儿子满湖的乱划。操作手浆船我是比较有经验的,完全可以用浆来把握方向。脚踏船则有些别扭,特别是那个舵,经常把我搞糊涂。好在我的接受能力还行,慢慢的也能操控了。我先是顺着湖岸而行,然后转向湖心的龙雕。这时候才感觉到柳絮真的如雪了。如果不是湖水毫不客气的收拢这些飞来“怪客”,估计柳絮早就如雪般的铺上厚厚的一层。这给湖区的工作人员带来了麻烦,专门有两艘工作船负责清理水中的柳絮。一团团的柳絮被捞放在岸边的一个垃圾区,那里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了。而透过湖水,我还是看到湖底隐隐积累了一层柳絮,也让原本碧绿的湖水泛起一层底白。

我一面和儿子闲聊,一面操控小船穿越拱桥,去光顾那面的小湖区。我的技术还可以,在狭小的空间顺利通过了,而另外两艘船的操控者没有那么好的技术,便先后放弃了。看到我成功穿过拱桥到了小湖区,越来越多游船开始尝试,不过除了三两个技术特别好的人,大体上都失败了。

时间过得很快,我和儿子还没有尽兴,岸上便传来了工作人员的呼声:“64号船时间到,请马上划回来……”

现在终于明白划船不归者的心态了。我自然也对这小小的湖水恋恋不舍,便和儿子故意贴湖岸绕行,找最远的距离返回码头。

工作人员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,可能也了解我们这些游客的心态,也不急着催促。如果不是想到很多游客如我之前那样焦急的守望在那里,估计我还会在湖中做更长时间的停留……

 

〖四〗

 

毕竟这个溪湖公园太小了,湖中泛舟之后,这里便没有什么让我们值得停留的了。山上或许是个好去处,可带着孩子又不现实,孩子也不可能如我般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然的眷恋之中。我们便按先前的计划,到距离溪湖公园不远的怪石洞去游玩。

怪石洞也是四年前去过的,所有的外部设施都没有任何变化,甚至四年前的那个果皮箱都放在原来的位置,变的是人。

大人们的兴致都不高,可这阻挡不了孩子们的快乐。仍旧是那险峻到极点的山路,依旧是门前看门的那个老大姐,连票价都没有任何变化。

如果真的以为此一行没有任何波折,那便错了,原来洞内已经修整得全然没了四年前的模样。从入洞口开始,已经完全没有四年前的样子,完全用台阶替换了湿滑路面,这样或许更安全,可总没有以前的感觉自然。里面依旧是寒气袭人,不时有水滴落在头上。此时来的游客们都穿着短衣,我和儿子甚至还是短裤。幸而外面的燥热一直持续在我和儿子的内心,在洞内的时间也不会很长。

怪石洞的主体景观则没有大的变化,同先前一样的怪石嶙峋,道路险峻,很多的地方需要钻过去。至于那些怪石的名字与水洞没什么两样,也就没更多可喜之处了。只是出洞口已经给封住了,需要我们原路返回。游客们大感郁闷,便纷纷折返。

我和儿子没有随游客们折返,在一处新的高石处滞留。我突然觉到一丝温暖,根据分析便判断附近必有出口,前行一看果然如此。出了洞口发现我们已经来至半山腰,便索性登山。

这山可不是溪湖公园的山可比的,我和儿子沿着崖间小路前行,豁然来到最高两座山峰的山脊处。我和儿子先登上了矮峰,上面有一个古亭,扶亭下视,便冷汗直流,下面竟是悬崖峭壁。

山下的行人如蚁,原来秀丽的本溪湖竟也如圆盘大小,整个公园呈近圆形,其中人工湖占了三分之二的面积。想不到我们竟在那小小的世界里陶醉了大半天,可叹人的世界之小。难怪古人要我们要放开胸怀,包容天下……

儿子显然不甘心到此为止,便直奔最高峰。在那里也有一个古亭,可惜我没却没能到那里;因为靠进时赫然可见亭柱上的“危险”二字。我仔细观看,原来那亭子已经碎裂,在山风中摇摇欲坠。如此古亭竟要在这风中流逝,实在可惜。

我和儿子沿险路而下,虽然不致有什么危险,可在我们心里,特别是我的心里,根本就是一个心理历程。原来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并不觉得可怕,可最亲的人处于危险中时才是最致命的。或许这也是我人性中的一个致命弱点罢……

残阳下,许多父亲和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守候在车站,准备乘车返家。我和儿子的故事还没有结束,为了让儿子过一个难得的节日,我还要带儿子继续最后的快乐……

 

2010年6月6日

——故乡的星空于本溪

评论

© 故乡的星空 | Powered by LOFTER